按需求“點單” 憑興趣“蹭課” 這所大學為4萬余中小學生開了特殊一課

  來源:中國青年報謝娜 肖知翔 王鑫昕2023-12-12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鉆井突發(fā)井噴,受傷的主人公甩掉拐杖,奮不顧身跳進齊腰深的泥漿池,用身體當“攪拌機”……在西南石油大學舉行的紀念鐵人王進喜誕辰100周年特別演出中,舞臺上這“縱身一


        鉆井突發(fā)井噴,受傷的主人公甩掉拐杖,奮不顧身跳進齊腰深的泥漿池,用身體當“攪拌機”……在西南石油大學舉行的紀念鐵人王進喜誕辰100周年特別演出中,舞臺上這“縱身一躍”的畫面,讓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實驗學校初二學生修藝珈緊張得捂住了雙眼。

 這場由西南石油大學藝術學院編排的話劇名為《地質(zhì)師》,修藝珈和她的同學們應邀到現(xiàn)場觀看。在當天的日記中,修藝珈給“鐵人”寫了一封信:“親愛的鐵人爺爺,您是鐵骨硬漢,我長大后要做像您一樣為祖國獻石油的大英雄……”

 在沉浸式的觀演體驗中,石油精神在這群平均年齡不到15歲的學生心里烙下了印記。

 這是一堂特殊的思政課。2023年秋季學期,成都市新都區(qū)多所中小學校的思政課都是在西南石油大學校園里進行的。同學們“云端”參觀“鐵人王進喜展覽館”,聽大學生哥哥姐姐講述求學故事,還走進了大學名師的課堂。

 這一切的起點,是2018年成立的環(huán)西南石油大學基礎教育聯(lián)盟。西南石油大學黨委書記張烈輝說,學校借助“近水樓臺”的區(qū)位優(yōu)勢,發(fā)揮在石油領域的學科專長,與周邊中小學校攜手,開展貫通青少年成長全過程的思政教育,探索出了一條具有西南石油大學特色的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教育之路。

 大中小學校教師聯(lián)手“磨”出了30多門選修課

 天籟般的歌聲從新都一中高一21班教室飄出,教室里正在播放成都大運會開幕式上演出的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

 “同學們,這首‘出圈’作品是由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三河村的一名彝族女孩參與演唱的,三河村以前是大涼山腹地的深度貧困村。”授課教師邊說邊拿出兩張三河村今昔對比照,“村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孩子們走出大山、走向世界,這個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

 學生們仔細觀察兩張照片,老師循循善誘:“我們先來講個西南石油大學駐村干部李凱的故事……”

 今年秋季學期剛開學,在新都一中的一堂形勢與政策課上,獲全國思政課教學展示特等獎的西南石油大學青年教師張莉以《青春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為題帶來了開學第一課。

 下課前,張莉給同學們送上“彩蛋”——李凱本人以視頻方式“現(xiàn)身”課堂。在課堂上,李凱向同學們表達了自己的期望:“希望新都一中的同學們懷抱夢想、腳踏實地,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從那天起,高中生陳朋宣就把高考志愿鎖定在了環(huán)境學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國家理念成了這名年輕人的求學目標。他在課堂發(fā)言中表示:“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以后把家鄉(xiāng)建設得更美?!?

 包括張莉在內(nèi)的高校教師們在中學開設的思政課頗受歡迎。張莉的訣竅是:把同樣的課講出不同的“味道”。“同一門課,高中生和大學生品出來的味道不一樣,有感染力的故事是打動中學生的重要方式?!?

 要讓學生品出真理的“甜”,西南石油大學“全國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的教師和新都一中教師“協(xié)同作戰(zhàn)”——對比校地10年發(fā)展史、講述學校駐村干部事跡、挖掘能源勘探勵志故事等,老師們集中備課、磨課,為同學們帶去“能源那些事兒”“‘一帶一路’探秘”等主題課程。

 高水平思政專家的入駐,也讓更多中小學有底氣把思政元素融入課程。西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整合課程思政資源庫,20多名思政教授、名師走入中學課堂,面向周邊10余所中學近萬名學生開展調(diào)研,為中學思政課量身打造了10余套課程體系。

 這些課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四史類”思政課、“國家安全概論”等大學課程體系基礎上,把《國學智慧》《孫子兵法與應用》《石油文化》《初識人工智能》等30多門高校選修課資源帶到中小學課堂。豐富的課程資源讓中小學生可以同大學生一樣,既能按需求“點單”選課,也可憑興趣“蹭課”。

 大學校園成了中小學生的思政課堂

 “鉆頭不到,油氣不冒。這個看似不起眼的鉆頭,卻是石油裝備領域的‘小巨人’。它不僅見證學校的發(fā)展,也見證了我國石油工業(yè)的滄桑巨變……”站在一座上了年頭的三牙輪鉆頭陳列柜前,我國牙輪鉆頭研究奠基人、西南石油大學退休老專家馬德坤教授,向新都區(qū)諭亭小學的同學們回憶起50年前的經(jīng)歷。

 當年馬德坤和同事們苦心鉆研鉆頭技術,打破國外技術的封鎖,更是在金剛石鉆頭技術領域取得了大量創(chuàng)新成果,研發(fā)設計的鉆頭也遠銷國外。

 眼前老鉆頭所承載的新中國石油工業(yè)自立自強的歷史細節(jié),讓四年級學生宋儷莞深受觸動。這名小學生為國家科技的進步感到自豪,也因此受到激勵:今后要努力學習,不辜負老一輩人的努力,讓世界對中國人更刮目相看。

 學生的現(xiàn)場反饋讓活動組織者、西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林莉教授意識到,這樣的實踐太有必要了。“孩子們是理解得了歷史的,打破教室的圍墻,把思政課搬到現(xiàn)場,學習起來會更聚焦、更生動?!?

 看完話劇《地質(zhì)師》后,有的小觀眾臉上掛著兩行淚痕,有的散場時仍握著小拳頭。這部話劇的導演、西南石油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張婷敏銳地捕捉到了小學生的臨場反應,就在演出結束后的現(xiàn)場,她拋出問題:“面對井噴和泥漿池,我們本能的反應會是害怕,王進喜為啥不怕?”

 “他有信念?!?

 “什么信念?”

 “為祖國拿下大油田的信念?!薄皼]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的信念?!痹跊]有標準答案的討論中,初中生們更真切地理解了那段歷史,也感悟到了石油精神的內(nèi)涵。

 到校史館了解艱苦卓絕的石油勘采史,走進全國重點實驗室探索地下試驗場,進入虛擬仿真實驗室感受鉆井仿真技術研發(fā)進展,通過VR形式體驗紅色文化數(shù)字資源……每學期,新都區(qū)中小學校的同學們都會在西南石油大學研學導師團的帶領下開啟能源文化研學之旅。

 如今,西南石油大學已接待4萬余名中小學生來校研學。從坐落在校園里的全球唯一石油天然氣鉆采實習實訓系統(tǒng),到陳列在校史館的“鎮(zhèn)館之寶”三牙輪鉆頭,再到校內(nèi)的標志性景觀石油魂雕像……占地2300余畝的西南石油大學校園里,20余處能源文化景觀標志物都成了中小學戶外思政課的現(xiàn)場教學點,也成了中小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夢想的起源地。

 “上新”課后服務,提升“第二課堂”含金量

 “地下的巖石像繭,油氣像蛹,巖石與油氣緊緊相依,上演了一幕幕愛恨情仇的故事?!薄暗叵掠蜌饽芄怨匝刂砍龅孛鎲??”

 這個學期伊始,西南石油大學油氣專家張烈輝教授為中學生開了一場主題為“走進石油 科技報國”的科普講座。有趣易懂的講述讓臺下300多名中學生沉浸在能源世界里,好奇心、求知欲、能源報國的志向也在孩子們心里扎下了根。

 “作者親自出場講,不懂的我們當面問,有興趣的還可以在講座后繼續(xù)聊?!背踔猩鷹盍_芷熙揚了揚手中的《油氣簡史》說,“長大后我也要當科學家。”

 目前,西南石油大學已為新都區(qū)16所中小學校開展了200余場課程講座。

 每周二下午是西南石油大學理學院教授李春泉專門預留給中學生的“第二課堂”時間。3年前,他在新都一中掛牌成立“李春泉博士工作站”,給感興趣的中學生講解極限、導數(shù)、微積分等,幫助學生提升數(shù)學素養(yǎng),拓展學習視野。

 6年的中學上課經(jīng)歷讓西南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教授賈春生對指導中學生頗有心得。他指導過的中學生里,已有不少獨立撰寫英文論文,并發(fā)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今年,他輔導的學生盧楊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

 像這樣由高校教授、專家現(xiàn)場授課的“第二課堂”活動,在新都區(qū)中小學已是常態(tài)。

 環(huán)西南石油大學基礎教育聯(lián)盟成立至今,西南石油大學聯(lián)合新都區(qū)16所中小學校設立了10余個“第二課堂”創(chuàng)新社團。大學教師、研究生當指導教師,還開設了石油生成記、太陽能電池應用DIY、魔法化學等40門參觀類、體驗類、實踐類模塊課程供學生選擇。

 受益于中學時對大學課程、社團的“超前”體驗,畢業(yè)于新都一中的黃智超被西南石油大學錄取后,很快找到了興趣發(fā)力點?!拔覄傔M校就報名參加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和師兄們一起開展清潔能源低碳項目轉化實踐?!?

 這樣的成長是雙向的。西南石油大學研究生、彝族小伙阿爾阿合多次到中小學開展支教輔導。畢業(yè)后他回到家鄉(xiāng)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在西昌學院擔任輔導員。他說:“大學期間的思政輔導經(jīng)歷,讓我堅定了到基層教育系統(tǒng)奉獻青春的信念。”

 西南石油大學校長郭建春說,西南石油大學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貫通了起來,通過這堂大課引導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把個人“小我”融入祖國“大我”,以實際行動服務國家能源安全與地方發(fā)展。

 (編輯:映雪)


按需求“點單” 憑興趣“蹭課” 這所大學為4萬余中小學生開了特殊一課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