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購買記錄“被”推送 58到家:無法刪除

  來源:北京時間隋雯雯2017-04-17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最近,王銘(化名)通過58到家APP購買了保潔服務,令他感到不安的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他所有的購買信息竟然全部“被”推送在58到家APP的頁面中。

最近,王銘(化名)通過58到家APP購買了保潔服務,令他感到不安的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他所有的購買信息竟然全部“被”推送在58到家APP的頁面中。

58到家工作人員表示,無法刪除消費者的相關(guān)推送信息。

高通律師事務所的鄭洪濤律師認為,消費者可以主張對方侵犯自己的隱私權(quán),并要求58到家APP停止侵權(quán)。

購買記錄完全被曝光

近期,王銘在58到家APP中購買了保潔服務,隨后,王銘卻發(fā)現(xiàn),他的購買時間、訂單信息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全部“被”推送在58到家APP中,這一切,或許是因為他用微信登錄該APP。

王銘告訴北京時間“此刻”(微信號:btimenow),在使用微信登錄58到家APP時,會出現(xiàn)一行小字“允許好友看到你在此應用上的操作”,王銘認為這行字存在歧義?!?‘操作’的范圍太廣了,(58到家APP)公開的是我完整的訂單信息,但事先沒有告訴我,公開的是我什么樣的信息”。

王銘認為,58到家這樣做是有問題的?!白鳛橐粋€消費者,我的訂單信息沒有主動分享給我的好友,我不希望我的好友能夠看得見”。王銘最擔心的是個人隱私的泄露,“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58到家是58同城投資打造的互聯(lián)網(wǎng)生活服務品牌,服務內(nèi)容涵蓋家政、搬家、速運等多方面,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最安心的上門生活服務,通過王銘的經(jīng)歷來看,58到家的服務并不讓人安心。

北京時間“此刻”(微信號:btimenow)用微信登錄58到家APP時,跳轉(zhuǎn)頁面上顯示,58到家APP將獲取兩項授權(quán),“獲得你的公開資訊,允許好友看到你在此應用上的操作”。其中,“允許好友看到你在此應用上的操作”為自選項,但默認同意。

在58到家的APP中的發(fā)現(xiàn)一欄中,有“看看好友的推薦”項目,在此項目中,北京時間“此刻”(微信號:btimenow)可以看到所有微信、通訊錄好友的購買情況。

58到家:無法刪除消費信息

當北京時間“此刻”(微信號:btimenow)詢問是否可以刪除相關(guān)的消費信息時,58到家工作人員明確表示,“無法刪除”。并且,消費者日后的購買記錄等也無法進行關(guān)閉操作,58到家APP仍會繼續(xù)進行推送。

對于消費者想要關(guān)閉推送功能的需求,58到家APP無法實現(xiàn)。工作人員表示,沒有相應的操作方式,“這個目前確實是無法控制的”。

58到家工作人員認為,該推送模式“大眾點評、微信等APP都是有的”,并沒有對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進行泄露。工作人員告訴北京時間“此刻”(微信號:btimenow),如果使用微信登錄58到家APP,僅有微信好友才能查看相應的推送信息,消費者的聯(lián)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并不會被推送,“沒有您的個人信息”。

但對消費者而言,購買記錄、購買時間等也是個人信息的一種。

另外,北京時間“此刻”(微信號:btimenow)對比大眾點評、美團APP發(fā)現(xiàn),大眾點評、美團APP均有與58到家相似的好友信息推送功能,不過,所推送的信息是消費者主動在APP上發(fā)布的評價、打分等信息,是消費者知情的個人行為。然而,58到家APP中的推送,卻是在消費者不知情下的“被”發(fā)布。

對于58到家的行為,高通律師事務所鄭洪濤律師表示,當發(fā)生限制消費者的權(quán)力或者可能會侵犯消費者權(quán)力時,比如隱私權(quán)、姓名權(quán),商家應該用足以引起消費者注意的特殊字體進行詳細的解釋說明,然后再由消費者進行選擇,“顯然,58到家這方面沒有做到”。

鄭洪濤律師告訴北京時間“此刻”(微信號:btimenow),58到家APP并沒有對“允許好友看到你在此應用上的操作”進行詳細的解釋說明,沒有盡到提示義務,“消費者完全可以主張對方停止侵權(quán)”。

(編輯:愛娣)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quán)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商用,在轉(zhuǎn)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zhuǎn)載,轉(zhuǎn)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shù)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